以剑与诗歌佐茶

傻狗,你妈死了,写书就写书,扯些鸟语,装你妈的逼?

背景:
文字:
    各位茶友大家好,最近有位朋友对我书里有几个地方用了外语相当不满,说了些比较激烈的言语,所以我想有必要专门和大家聊一聊我这么写的考量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首先,我在书中的几个地方使用部分外语词汇,绝对不是为了装逼。

    我就直说,我从上学开始就是个英语苦手,一个头两个大,学得头疼得很。书中出现的荷兰语、法语、日语那更是压根不懂,都是查资料的。所以根本没什么好装逼的。

    第二,每一个使用外语的地方,我都在那一章后面的作者感言里附上详细的注释。使用一些外语词汇,只是作为调味料,相信不会存在影响阅读的情况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那么,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呢?

    这就涉及到创作中一个常见的问题:当出现其他语言的使用者的时候,该如何处理多种语言?

    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式当然是让所有人物都讲同一种语言啦。

    但是这样做在方便之余会有一个巨大的问题,就是严重影响作品的严谨性。我们不是经常吐槽这种现象吗?比如说:一些抗日神剧里,日本鬼子的中文说得比翻译官还溜。又比如说:一些日本动漫里面,不管是人是神还是外星人,通通一口日语打天下。

    我之前也说过,本书一个很重要的主轴就是真实历史的传奇演绎,让读者享受到窥见历史真相的愉悦感。那么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在细节上做到严谨可信,这非常重要。

    真的越真,虚的演绎才越令人信服,才越能写出其中的趣味。如果读者一看,哦,你这什么东西啊,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瞎编的嘛,编得还那么假。那阅读乐趣就大大减少了。

    所以我在处理这种语言问题的时候,会在方便阅读的前提下,尽量在细节上多下一些功夫,来令情节严谨可信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以书中的画先生为例,他会说一口语调别扭的汉语,但是发招的时候,生气的时候,说的就是外语。为什么不干脆让他全说汉语呢?

    我们不妨试想,《射雕英雄传》里,洪七公是用汉语教的郭靖“降龙十八掌”。郭靖在江南嘉兴烟雨楼发掌时,嘴里喊的也是汉语的“亢龙有悔”、“飞龙在天”。

    那么当他去蒙古领兵伐金时,他平时说的都是蒙古话,但发降龙十八掌的时候,喊的肯定还是汉语的“亢龙有悔”、“飞龙在天”。绝对不可能特意翻译成蒙古语版“降龙十八掌”再喊出来,因为这不合常理。

    画先生亦是同理,他在书中身处一个汉语环境里,平时说的肯定是汉语,但是发招和生气的时候,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原本的语言,这样才合理嘛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多种语言的碰撞处理起来虽然很有难度,但同时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写,我也说过后续章节中会引入各种有意思的方言要素,比如说:你个瓜娃子瓜兮兮的你晓得个铲铲。侬伐开心啊?是鸠但啦……哈哈,相信会是很好玩的尝试。

    或许会有人觉得我这不是自讨苦吃吗?吃力却未必讨好。但是,这就是我对细节的执着。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本书的。

    不过,我一个人的话,终究难免出现错漏,所以,也希望大家能帮忙指出书中的问题。小到错别字、标点符号错误、“的得地”误用,大到情节漏洞,设定矛盾,等等等等。大家可以在书评区,或者我的微博“茶茶叶茶茶叶”告诉我书中的问题,我会第一时间予以改正。

    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参与到这本书的创作中来,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有意思的世界,这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不是吗?